【媒体专访】筑路科技创新先锋的科研故事 就在今晚北京卫视播出

时间:2022-12-15
浏览次数:473

近日,北京卫视《为你喝彩》栏目专访了科技发展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崔丽。该栏目是由北京市委组织部指导并策划,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制的全国首档聚焦人才的纪实节目。栏目组历时3周完成前期拍摄工作,用纪实的手法和全新的视角走进崔丽的工作和生活,深入洞察建筑工程领域以创新求突破,以科技谋发展的企业故事。

每个人一生都奔波在路上,而绝大多数人却从未好好看过一条路。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马路有什么稀奇?不都一个样?”但对于崔丽来说,路和“路”真的不一样。

崔丽,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道路检测是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她会倾听着路的“心跳”,感受着路的“体温”,理解着每一条路承担的“压力”,从痕迹中,判断道路的健康状况;她投身科研,为道路领域的技术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路,是她19年风雨同行的“伙伴”;而她,是路的“医生”和“挚友”。

 

“带味儿”的试验室 拼力气的工程师

跟随崔丽走进“沥青试验室”,第一个感觉就是“沥青的味道好冲”。不过,崔丽与沥青打了近20年的交道,用她的话来说“鼻子已经跟它互相适应了”。

同样需要适应的还有试验过程中的“力气活”,她要把5公斤以上的原材料放到拌合锅里搅拌、倒出来成型。看上去瘦弱的崔丽却能轻松完成,她轻描淡写道:“都练出来了”。

市政基础设施行业男性占很大比例,崔丽凭借她的坚持和热爱,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和奖项。“道路方向的科研工作,就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热爱的。”崔丽如是说。

 

路的升级 人的蜕变

入职后,崔丽承担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就是由北京市科委支持的环保型沥青路面研究。在崔丽看来,环保型沥青路面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路面排水降噪的功能性,二是消纳钢渣、胶粉等废旧材料,实现废旧材料的循环利用。研究过程中试验方案怎么设计、材料配合比怎么设计、排水结构怎么做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应接不暇。经历过无数个“失败-再试验”循环后,环保型沥青路面终于在试验室获得成功。而接下来,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实体道路,是项目完成的关键。

试验路修筑过程中,崔丽和她的团队忍受风吹日晒,克服现场一个个困难,在看到试验路成功修筑,圆满实现了排水降噪的功能时,那些苦累与焦虑都化为了满满的成就感。

这条试验路位于北京朝阳区金蝉南路,长度900米,是全国第一条以钢渣胶粉修筑的排水降噪型环保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占80%,形成互相连通的孔隙,道路表面的水很快渗透到面层以下。对于北京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这项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这条路,崔丽付出了近五年的时间和心血,也在过程中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从年轻的毕业生到干练的科研人员,从青涩的女孩到成熟的妈妈。这个项目也带给了她收获,围绕钢渣胶粉等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研究,崔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道路排忧解难 让城市之路通向未来

现在,46岁的崔丽依然天天“在路上”奔忙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会让道路不堪重负,路层之下常常出现各种“病痛”,如果不及时发现,很有可能发生交通危险。所以,要对路面进行定期“体检”,探查路基和土层是否存在隐患。而崔丽和她的同事们,正是解决道路“病痛”的“医生”,也是保障人民交通安全的守护者。

崔丽更期待的是道路的未来。党的二十大上,习总书记提出的“开放的科技生态”让崔丽深有感触。多学科相互融合、共同推进,将让道路更安全,也更充满智慧。

崔丽进入公司即将满20年。20年中,虽然经历了无数挑战,但凭借内心的热爱与坚定,她为道路的坚实付出心血,也收获了自己人生道路的丰盈。未来,她也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为我国道路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